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南昆明召开。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李彬彬教授,Coraline Goron教授,以及研究助理崔晓晗线下参与了此次会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关系密切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中国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席国也是承办国,被国际社会寄予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引领作用的高度期冀。
此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全球生态共同体”为主题,其议程由第一阶段《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缔约方会议,高级别会议,以及生态文明论坛三部分组成。
此次大会意于凝聚政治意愿,促成政治约束力,该阶段的重要成果体现于:首次在高级别会议阶段设置领导人峰会;通过《昆明宣言》并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磋商提供政治指引;推出务实有力度的东道国举措,包括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
在明年的第二阶段线下会议中,公约各国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