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会回顾丨中国将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中国目前的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树立这些新目标影响深远。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决心先后在电力部门和工业领域寻求有效的脱碳举措。然而,对于当下中国如何摆脱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尚且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国目前正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推行一系列公共政策、技术革新和新型商业实践来实现绿色发展,进而在全球新兴经济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如何组合与运用这些举措来为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帮助,以及他们之间的配合将获得多大的成功,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地探究。

2020年11月11日,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发起的,与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政策解决方案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线上专题圆桌研讨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美能源政策和绿色发展相关领域的四位资深专家,并由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责任教授Jackson Ewing担任主持。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各位嘉宾的主要观点。

专家观点回顾

Barara Finamore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亚洲高级战略总监

这是一次中国对于能源转型、实现零碳排放的表态。虽然还不能十分肯定中国将运用哪些举措落实这些目标,但会议上的表态坚定了中国下一步将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决心。

希望中国进一步在《巴黎协定》中承诺,首先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而后实现2060年前的碳中和计划。

Min Hu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展现了中国在低碳和持续发展领域的长期愿景,在国家领导层面上展露了清晰又强大的决心。

接下去中国需要持续拓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希望中国的碳中和承诺能带来实际性的变化。近些年在国内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新能源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这表现了国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过程中对“绿色复苏”这一理念的强调。在经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建设数字经济和发展智能化产业或许将成为“绿色复苏”的新的重点对象。

David Sandalow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
美国能源部原副部长

过去几年里,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通过改变政策和行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根据碳排放的目标愿景,中国需要更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来协调经济、能源和电力之间的发展关系。

对于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当下有两大限制性因素:其一,中国在能源消费领域的需求仍然不断攀升;其二,国内发电厂容量存在很大限制。这两大制约因素会阻碍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

中国正推行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来应对挑战,如加大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力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等。此外,中国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内目前在天然气方面的投资也将帮助其实现目标。

与农业生产、食物消耗相关的碳排放一直占据很大的比重。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必须有效地降低由农业食品生产、运输、消费而产生的碳排放量才能更接近目标的实现。值得肯定的是近几年中国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Yinxia Yang

波士顿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中国在探索低碳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作为典型的倚重于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城市案例,内蒙古乌海市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产业转型政策,逐渐摆脱了资源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低碳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越来越多的人才正考虑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生活就业。昔日的煤炭城市的转型不仅要注重“硬基建”的发展,更要重视人力资源等“软基建”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