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保护区工作人员现状报告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的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有4个地区都在中国。但是由于长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自然资源不可持续的消耗等原因,中国又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保护地是迄今为止全球公认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渐完善。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在多种保护地类型中,自然保护区曾是保护规划中最基础、最严格的形式,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随着我国保护地整合调整,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系统。2021年10月,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基于原有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进行规划。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分析与理解,直接影响着未来保护地体系的效果。

近些年,学术界对于自然保护区设置及其成效评估的研究及关注逐渐增多,但对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却知之甚少。他们冲在生态保护的第一线,对保护区进行巡护和监测,确保保护工作有序开展。保护地的工作人员,是决定保护地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报告旨在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现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53个自然保护区的286名工作人员,本研究显示:(1)64%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工作表示满意,压力程度较
低。分地区来看,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在满意度和压力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分职业来看,巡护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低于非巡护员,但差异并不显著;(2)与非巡护员相比,巡护员中男性比例更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并且在工作中遇到过更多的危险情况。巡护员更多是临时聘用的合同工,工资水平较低,与家人相处时间也更少;(3)巡护员对自己的职业技能普遍较有信心,但对急救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最不熟悉。同时,42%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认为他们没有接受足够的职业培训;(4)约有三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想过辞职,主要原因有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无执法能力、离家人太远;(5)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与家人相处时长、收入水平、专业培训的充分程度、对大自然的喜
爱程度及专业技能的自信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要改善自然保护区人员和保护区管理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保障体系,增加收入和激励机制,提供职业培训机会,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并留住适合在保护区工作的人才。

查看完整报告请点击此处